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09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地方高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服务地方小微型企业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09-12 16:35 累计次数: 字体:[ ]

吴启运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地方高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服务地方小微型企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教育、人社部门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有效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院校及行业组织为主体的人才培育体系,大力培育匹配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健全培养体系。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发展指数的若干政策》《关于更大力度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人才新政,围绕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从加大青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创优人才服务保障生态等方面对我市人才政策进行集成优化、提档升级,建立起从大专到博士等高层次人才的综合补贴体系,落实生活津补贴、住房补贴、企业引才奖励等人才政策。紧紧围绕我市16条产业链和民生需求,推动院校、企业等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依托企业、院校等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一批具有区域优势、产业特色,符合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是优化专业设置,适配产业需求。完成全市中职学校专业审核备案工作,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全市职业院校新增人工智能、养老照护等专业21个,淘汰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6个。牵头市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等部门,结合我市优先发展产业以及来通就业人员专业分布情况,研商优先发展中高职专业,初步提出中高职优先发展专业目录。

三是密切校企合作,搭建共育平台。指导相关中高职院校对接园区企业,组建十余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其中船舶与海工装备市域产教联合体、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新两高”先进制造产教联合体获省级立项。牵头成立高端纺织产教共同体、数字供销产教共同体、全国首个中国南非可再生能源产教联盟和新能源产教共同体。江苏工院与中天科技合作开展的机电设备专业类现场工程师项目、江苏航院与新扬子造船合作开展的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专业类现场工程师项目获首批国家立项。江苏工院牵头的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江苏航院牵头的全国航海职业教育集团获评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南通职大牵头的南通建筑产教联盟(职教集团)获评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成绩省内领先。

四是强化产教融合,育人成果丰硕。近四年组织认定72个市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和57个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其中中天科技、天楹股份等多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产教融合试点企业。2020年至今,全市共开展72个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向在通企业输送近2800名应届毕业生,95%以上的学生在企业获得行业技能证书。围绕重点企业用工需求,2023年以来共安排11082名学生赴企业实习,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习4204人;开设企业订单班,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的技术工人,目前开设“订单班”86个,学生3493名;“冠名班”71个,学生3236名。推行以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办企业新型学徒制班共117个,现有学徒5260名。为企业员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开展社会培训5万人次以上。

下阶段,我们将联合人社部门,进一步做好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工作,搭建校企合作广阔平台,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促进人才培育与地方发展的双向共赢。

第一,加强统筹领导。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主动协调好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制定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配套政策,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形成部门协调、校地协同、行业企业参与的政策红利。

第二,做好项目试点。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南通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关于推动南通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举措》,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生态格局。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成效,校企合作机制,加强校企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深入技术更新迅速的产业,开展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合作模式,加快市域产教联合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建设和培育,面向全市职业院校重点建设一批职业院校校企双元育人示范项目,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

第三,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南通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推动校企合作走深走实。明确专业设置改革方向,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绿色环保、5G、物联网、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所需的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托育、家政、养老、护理等民生事业领域和现代服务业领域相关的紧缺专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专业布局,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丰富产教融合办学形态,拓展培养内容,开展订单班、学徒制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