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328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南通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2024-10-11 16:00 累计次数: 字体:[ ]

郁礼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用好“乡情教材”<南通传><海门传>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南通及海门是江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蕴含着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南通传》《海门传》是江海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和智慧结晶。我局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将从以下三方面推进:

1.推动地域传统文化进课堂。在“双减”背景下,市教育局要求各地各校充分利用“5+2”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开设地域传统文化选修课,全市范围内使用《南通传》,海门区范围内使用《海门传》。通过《南通传》《海门传》等乡土教材“进课堂”,更好的让地域传统文化“进头脑”,在南通学子心目中深植家国情怀。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一方面,市教育局积极向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市阅读办联合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推荐使用《南通传》《海门传》,让乡土教材得到更广泛的流传;另一方面,市教育局倡导各地各校在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中使用《南通传》《海门传》,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同时,传播地域优秀传统文化。

3.融合打造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市教育局已经遴选了南通博物苑、啬园、海门区张謇纪念馆、女红传习所旧址(南通市沈绣博物馆)、大生纱厂等作为传统文化研学的实践基地。倡导《南通传》《海门传》等乡土特色教材在研学基地活动中使用,促进提升研学基地的文化品质,助力区域文化融入南通学生的文化基因,成为南通学生的传统文化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