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动态

一个青年教师的四年札记

来源: 海门区锦绣幼儿园 蔡颖 发布时间:2025-07-18 字体:[ ]

2021年8月,满怀热忱的我,告别大学时光,回到了熟悉的故乡,成为了海门教育大地上的一员,自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一切都是熟悉的,又都是陌生的。

时间轻扣,2025年的6月,我正式送别了第一届的毕业班孩子,即将迎来新一批幼苗的小班孩子,也即将迎来我幼教工作的第五个年头。

是不是要留些什么?望着家长群里73个群相册,3797张照片,33张熟悉的笑脸,有些许感慨。回望过去,从区域层面的青蓝工程到学前教育基本功人才储备库再到学校里的分组式成长营,无数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一步步见证着、参与着、成长着、蜕变着。

一抹青涩——和孩子相遇的第一年

今年四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的采访时,回顾自己刚工作的第一年,无疑第一个涌上心头的关键词便是青涩。我这样回答道“刚接触幼教工作时,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环境创设。”告别了书本的卷卷理论,遇到空荡荡的教室环境,我翻遍了各大幼师app,渴望有没有素材可以直接现搬现套。我不完全明白幼儿园的环境到底为何而设,于是“美观”占据了我的出发点,自然忽视了幼儿的需求与兴趣。

那一年,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副班主任,不敢跟家长沟通,甚至来离园时间,家长主动询问起孩子的一日生活时,我总是把“好好好,都挺好”挂在嘴边。那时的我还不懂得课程的生长性,最“安全”的抓手就是每天翻动的园本课程蓝本,我想“害怕出错”可能会是大部分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有的顾虑吧。

但是,我并没有选择就此沉沦,我坚信:行动是改变的第一步!闲暇时间,只要一有空,我常会拿起手边的专业书籍翻阅。《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幼儿园里的“问题小孩”经典案例解析50例》......这些都是我刚入行时的第一批“引路人”,我越看之,心越笃定。渐渐地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师幼互动、课程创生,我钻进书本又纵入现实,和孩子充分互动。

光内化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输出。于是,在园部每学期的统筹安排下,我们都有机会走出园去到姐妹园参与各类教研活动,且行且思的教研模式让看得见的教育真正落地。直到有一天,园长交给我一个挑战“今年的行知杯开始了,要不要去试试?”我?我吗?思考了不久时间,我坚定地回答“好,我愿意去。”说实话,倒也没有想太多,我觉得青年教师嘛太需要的就是捶打和历练了,也不为比赛结果,只为见见外面的世界。

在备赛的一个月时间,儿童画改了又改、折纸学了又学、一个人躲进空教室里模拟上课一遍又一遍。结果令所有人意外,我一举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也迎来了工作第一年代表海门区参与南通市赛的机会。虽然,后来的结果也是意料中的二等奖,但直到现在,我依旧感谢那一次自己的勇气与坚持。那场比赛也已经过去四年了,每每回忆,也有人提及“当时,你还没定级呢,就应该攒攒力,后面再去参加基本功大赛。现在你看,成绩基本作废,都没派上用处。”而我,从不后悔当初那三十秒的决定时间,专业成长的收获让我倍感幸福,也日益坚韧。

深耕求索——班主任路上的二三载

第二年,我成为了幼儿园里的一位大家长,成为了小四班的班主任。签到墙的颜色、序号一一对应、植物角里利用废弃酸奶罐种一株大蒜宝宝、建构区的三次动态调整、布置温馨的娃娃家......我把孩子的成长放在心尖,让每一处环境会说话,让环境真正地成为能与孩子互动的“第三位老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年我遇到了半个学期不愿在幼儿园就餐的铭恩、遇到了严重分离焦虑的果果、遇到了每天迟到的小琪,当然还有连续打我二十一个电话的家长......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我知道首先自己不能失了方向。短信没有温度,那就电话。家园需要及时沟通的地方那就在离园环节,把孩子和家长留下,做一个心连心的家访。用相机记录孩子的点滴成长,让它们架起家园沟通的桥梁。教室里常规不好怎么办?请教我的搭档——年级组长沈老师,不当班的日子里就走进同行班级虚心请教,看看这些老教师有什么管理秘诀。业务的精进在每一次的外出学习、暑期培训、日常渗透中悄然发生着,我珍惜每一次走出园门的机会,无论是市级公开课还是区级教学竞赛、文艺活动,每一次的我都做到竭尽全力。

2023年,我加入了省十四五课题的核心组,从理论中洞察儿童,从儿童中学习理论,这样的“反哺”让我不舍得错过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这一年,我的角色发生了一个新变化——我成为了妈妈。就像那个6月召开期末家长会时,我说“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名家长,和你们一样,对我来说33个你,每一个都重要。”那一次家长会我没有拿手卡,看着每一个孩子我给出了最精准的解读,我看见部分家长的眼眶湿润了。从那一刻开始,我发现心与心的距离似乎更近了一些。

从容守望——教育时光里的脉脉温情

如今立于教育的第五个年头,回望前四载光阴,心中更多了份从容。四年时光,一阶有一阶的风景,一步有一步的沉淀,铺就了此刻回望时,眼底那片温润而笃定的光。

从一对一倾听到三人微教研,从混龄游戏到持续性游戏的开展,一步步的教育探索是对孩子无限潜能的温柔唤醒与悉心滋养,让我这个青年教师完成了职业从青涩到笃定的蜕变与扎根。

青涩——求索——从容,这三个词串起的,是从“怕辜负”到“懂陪伴”再到“与成长同行”的四年,像一页页浸着阳光的札记,写满教育里的细碎与明亮。明天还会遇到什么新的挑战,我不再惧怕,只因青涩时的热忱未减,求索中的坚韧未消,从容里的笃定愈深。

在与孩子相伴的成长时光里,我将继续书写属于我们的明天。—— 一个幼教人最纯粹的心灵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