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的《中国教育报》刊发市教育局局长郭毅浩的署名文章《开放学校场馆 打造“10分钟健身圈”》,本文为我市在教育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调研座谈会上的经验交流摘编。
开放学校场馆 打造“10分钟健身圈”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局长 郭毅浩
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促进教育资源社会共享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南通市以“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为指引,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要求,通过近几年努力,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由点到面有序推进,有力助推了南通“10分钟健身圈”建设。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围绕“谁来做”,强化政府主导,形成统筹推进整体合力。一是政府统筹规划。2016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南通市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将“100所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列入当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二是部门联动推进。南通建立了教育、体育、财政、规划、城管、公安、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协同管理的工作机制。三是学校具体实施。各开放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校园安全管理和体育设施类型等实际情况,制定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方案。
围绕“怎么做”,强化制度规范,形成有序开放长效机制。一是树立样板示范。10多年前,南通就有部分学校自主探索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南通以这些学校为“种子”,逐条细化工作任务,确定示范学校,召开现场推进会,为相关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样板模式。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在实践中,南通不断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开放管理制度,形成“1+6”制度体系,统一设置台账资料模板,实现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责任明确、服务规范、制度具体的目标。三是注重公众评议。形成了学校每月自查、县区每季检查和市级随机抽查的三级考评监督体系。
围绕“为谁做”,强化服务保障,形成便民惠民运行体系。一是完善服务设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逐校现场踏勘,因校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对健身器材、运动区域物理隔离、进出口通道、场地照明、监控设施等实施统一改造,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二是落实便民举措。各开放学校制作《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公告栏》,设在校门外显著位置,便于公众知晓开放项目、开放形式及时间、注意事项、开放区域示意图和入校健身管理规定等。三是防范风险隐患。所有学校均按要求购置了入校健身人员意外伤害公众责任险,有效化解了学校体育设施开放中的安全风险和纠纷隐患。